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公民行動力 創造新價值 文化部105年「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」競賽揭曉!

     


     文化部「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」競賽活動於105年8月底公告至10月11日截止收件,總計參賽青年有140位,經初複審評審程序,計有55位青年分別獲得8萬至85萬元不等的獎勵金,後續將進行為期一年的實作計畫。接下來文化部將針對各實作計畫的內容及需求,媒合在地業師支持陪伴,共同創新臺灣社會的發展。


      綜觀本次獲獎青年所關心的議題面向非常多元,包含城鄉發展議題、偏鄉及弱勢資源不均、在地文化保存發展、藝文扎根、新經濟發展模式、銀髮價值再創、多元族群融合、氣候變遷糧食問題等,充份顯示出當代青年熱愛土地及願意展現公民行動力,投入社會創新發展的高度熱誠及活力。




      鼓勵青年依著土地的人文脈動,透過設計思維,找尋在地故事,創造新生活價值及發展新經濟模式,是臺灣公民社會能量的展現,也是本計畫的精神。曾於二年前參與苑裡反瘋車運動的獲獎者林秀芃,抗爭過程,感受到苑裡鄉親對她與外地參與者的關懷,也逐漸對地方產生情感和認同。因發現苑裡文化快速流失及青年外流嚴重,遂集結在地青年,於去年提出向文化部提出計畫,共同投入在地文化、職人技藝的保存與復振,辦理故事工作坊、推動小旅行及協助小農行銷等。一開始長輩們並不鼓勵,認為偏鄉沒有發展機會,然而年輕人的熱誠,漸漸感染了長輩,也串聯在地與外地青年共同參與,現在團隊最大的願望為苑裡青年找出未來的新可能。因此,接下來一年將以在地人文地產景等重要聲音紀錄為媒介,進行鄉村多元價值的論述,用創意行銷將文化推廣出去,凝聚青年與老人的共識、辦理公共議題討論等活動。




      來自新竹五峰鄉部落青年張少軍,從小在都市長大,20歲因緣際會回到部落工作,才驚覺泰雅文化之美。曾經結合部落及旅外青年,共同用擅長的饒舌音樂,結合母語和古調演唱,獲得不少居民的迴響,給予他信心並申請到文化部青年計畫的獎勵,經過一年耆老口述訪談及音樂錄影帶創作過程後,又發現當地青年外流、隔代教養、母語文化斷層、資源欠缺等問題,故再於今年提出的計畫,希望帶領部落兒童及青年共同投入文化傳承外,並將結合部落文化工作者,創造部落文化輸出平台,與部落族人共同解決部落所面臨的議題。


 


      三峽青年林峻丞,返鄉十餘年,發現三峽地區存有嚴重的城鄉資源不均的情況,透過爭取本計畫獎勵金挹注,擴大對於兒童、青年、老農、都會社區、藝文、環境等六大議題進行深入觀察與實作。峻丞表示「這些議題看似難以翻轉,透過串聯和擾動社區資源開始,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改變的起點!」,他經由彙集各界資源,成立了小草書屋固定據點,加上導入職人課程,讓疏於被關懷的弱勢孩童培養自主學習與專長的機會,然後擁有改變未來的可能。還有邀請社區媽媽和傳產職人擔任體驗活動的指導,在與遊客的互動中,獲得自信和文化認同,以及用自身文創公司資源來輔導單親媽媽開店創業,並提供創業技術與經驗共享,扮演在地職能的培育平台,讓社區單親媽媽和失業者可以兼顧生計與生活,另更透過大三鶯地區旅程設計,傳遞文化魅力與價值。今年獲獎金額將投入提升整合平台的營運能力,讓共好回饋機制運作更為成熟,希望逐步減少對於政府資源的依賴。


 


     文化部及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助理教授耿一偉、國立東華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老師吳勁毅、時尚顧問與旅行故事創作者洪震宇、綠種籽人文實業有限公司執行長曾綉雅、林事務所代表暨服務設計師林承毅等5位評審委員,對於所有140位參賽者,展現社會創新的企圖心及行動力,願意紮根土地並參與公共事務,均深表高度肯定;並期勉獲得獎勵的青年,在逐夢過程應不斷地檢視初衷,以使計畫效益之社會功能發揮最大化。


 


      文化部文化資源司陳登欽司長表示,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係對青年自主創造力給予支持、信心,這些青年在社會實踐中逐步成長,亦需有堅持與不斷累積,才能看見改變的成果,故將持續鼓勵這些實踐理想的青年在地耕耘,擴散影響力!


 


      由這次參賽青年所展現的高度熱誠及公民行動力,看見了臺灣這塊土地有更多發展的希望。為鼓勵更多年輕人挑戰自己及實踐夢想,明(106)年計畫將提早至三、四月啟動,希望對本計畫有興趣參與的青年及早準備,並邀各地有熱誠、有理想的青年,持續共同參與社會創新,與文化部一起營造協力共好社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