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他們樂在老市作怪—市場⽂文化復甦策展師 黃芷樺

接壤馬路另一頭的軍用機場,位在屏東機場北路旁的西區零售市場,矗立在午後的驕陽下靜謐休憩。因應飛行安全而設計的室內市場,天頂著對稱的屋簷向地下延伸,似乎就能從打烊的攤商間,緩步走進發起人黃芷樺口述那段西市場鼎盛時期的鬧熱光景。


西市場-4.png


這裡是開店一甲子的青草店、那間是零售蛋的資深蛋販,剛剛經過的是我們新夥伴進駐的青年冰店……,對西市場的大小攤販如數家珍,設計背景出身的黃芷樺,原本自身專業和社區營造並沒有直接關係。當初會來到西市場,是因為自己遠從臺中過來讀書,認識現在的團隊、一起接下市公所田野調查的委託計劃。團隊夥伴有感從小在此生長的大埔逐漸落沒,決定從屏東圓夢計畫的小旅行開始做起,於是設計師投入計畫搖身一變,斜槓成為市場文化的策展師,一去不回的將所有心力傾注這座市場上。雖然不是在大埔長大,但她說:

「現在的人都遺忘它,那它就會慢慢消失。如果我都放棄,那誰能留住?」



從問句開始:你還會去逛傳統市場嗎?



於是扭轉傳統市場印象、為西市場注入永續經營的活水,成為「西遊記」這群年輕人的共同目標。團隊四處向在地私人機構推廣、熱切尋求公部門贊助,並申請到文化部的「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」支援、辦活動吸引人潮。黃芷樺說成為專案召集人之後,花最多時間的並不是寫案子、找合作夥伴,而是和在地的老攤商在茶餘飯後「搏感情」。


西市場8.png


近幾年「文創」成為商業吸金的代名詞,年輕人打著懷舊、復古的名號創建品牌,興辦市集活動,但對於在地的文化結合卻不夠深刻,加上在撰寫專案企劃時曾被問到「那你會去逛傳統市場嗎?」才意識到自己和早市的距離。



「自己都不去逛早市,不進入的話怎麼談得上保存呢?所以有沒有去感受那是最重要的。」



黃芷樺有感這段精神層面上的隔閡,她在這一兩年來回走訪西市場各個角落,和攤商打交道,希望對話中了解市場文化、也能藉由這樣的接觸取得市場長輩們的信任。

黃芷樺分享,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對話,是從市場阿婆口中聽到他們對於市場沒落的真正心聲:他們覺得是後面的黃昏市場,影響了早市(西市場)的生意。「不是我們倒光光、不然就是要這群老的都走了才會被看到啊!」如此激烈的想法讓她備感震撼,也同時意識到常駐西市場多年的感概。


西市場-3.png


在老市作怪:重現回憶裡想念的味道



希望延續傳統市場本身的價值,黃芷樺和團隊認為現有的空間就能發揮最大的場域魅力!以「最想念的味道」作為核心,誘發大家對於幼時記憶的美好印象,他們在 2016 年底邀請攤商端出拿手好菜,在春節期間舉辦活動「大埔春宴」。象徵市場文化的回歸與團圓,初試啼聲的嘗試比想像中更受好評!他們更在隨後的「夏宴市集」租下西市場的地下空間,邀請在地品牌與店家進駐擺攤,結合表演團隊炒熱氣氛,在炎夏午後仍吸引大批人潮前來共襄盛舉。


西市場-7.png

西市場-1.png


在過程中慢慢建立起信心的「西遊記」夥伴們,整體士氣倍感鼓舞。但同時他們也持續接受老攤商前輩的建議調整:「他們都說活動為什麼辦在下午?應該要讓年輕人看看早市(西市場)正熱鬧的時候啊!」汲取成功的過往經驗,同時消化西市場轉型過程中反應的磨合,他們將邁進下一個推廣階段:辦理市場職人小誌、改良市集活動,為不久後的未來持續努力。


市場的食譜:原來我們一直被人情味照顧著


雖然傳統市場仍面臨連鎖超市興起的衝擊,但黃芷樺堅定的說「傳統市場的人情味是最不可取代的!」攤商與人最直接的互動,是建立在地居民生活節奏的橋樑。「他們會盡心盡力的了解你的需求,像市場的食譜一樣。」買了蛤蠣,就建議你去隔壁菜販買薑蔥煮湯;挑牛肉片,就分享自己的私房食譜適合幫孩子帶便當。「你會發現,他們在用人情味來照顧你。」


西市場-2.png


參加文化部的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」後,黃芷樺說那份「放膽去做」的彈性和信任,給了她和團隊很大的勇氣繼續前進。目前市集還是比較大宗的召集活動,未來能不能利用資源幫忙媒合、黏著年輕人在這邊創業回流,才是真正做到「永續」的做法。


西市場-6.png


笑著說攤商的成長和回饋,也給她很大的成就感:「青草店的老闆剛開始被訪問還會緊張到前一天睡不著、狂寫小抄,到現在我說『我帶人來參觀喔!』他就可以大方的接『大家好,我們是經營六十年的青草茶老店……』」這樣的轉變,就深刻彰顯了「西遊記」與在地攤商共同努力的價值。同時感動團隊的夥伴在自身正職工作之餘,利用休假、空閒時間無條件支持,儘管新思維和舊傳統的磨合過程有汗有淚,黃芷樺仍堅信自己前進的道路值得追求「不需重建就能復甦和同時保留文化,為什麼不做?」




文章撰寫:《職人》SHOKUZiNE